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华师大力量!
发布日期:2022-07-11   作者:秦梦瑶   浏览次数:695


自上海市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政府和学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攻坚的指示批示精神。实验室领导班子充分指挥调度每一步防控重点任务,为实验室的平稳运行和师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面对疫情,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的老师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纷纷申请返校做志愿者。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奋战抗疫第一线,同时坚守科研岗位,默默践行着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与担当!


斗志昂扬,分秒必争,坚持抗疫科研齐头并进

在学校封控期间,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郑利娟、曹凯强、盛继腾、刘胜帅、和晓晓、刘洋、李睿、武海斌等44名教职工入校进入光学大楼支援。实验室党总支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党政班子成员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组”,实验室主任程亚、总支书记郑利娟多次组织召开会议,专题商议疫情封控管理下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保障措施,制定封闭师生人员管理、居家隔离人员情况登记、防疫物资筹备等工作计划,完善相应保障措施,并不断结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新要求新态势加以补充。郑利娟书记第一时间进校主持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稳定大局。为了更加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实验室根据人员情况成立了不同的工作小组,分管防疫物资转运、光学大楼环境消杀、核酸抗原检测、光学大楼日常巡检等工作。各位老师密切配合,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推进光学大楼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志愿者老师支援冬日餐厅

(从左至右:盛继腾、武海斌、李睿、郑利娟、朱晓龙、赵旭、熊江毅)


武海斌教授参与本科生片区餐食运送志愿服务工作


刘洋老师于323日自愿申请进入闵行校区做志愿者,同时开展科研工作。疫情期间,学校生活物资保障成了头等大事,在施国跃校长助理的组织下,科研片区的各个楼宇组织起了支援者小队,支援物资搬运和运输的工作,刘洋老师也是尽力参与每次物资搬运工作。在华闵餐厅紧急关停的情况下,刘老师第一时间加入学校组织的送餐小队。第一次转运校外餐食的时候,光谱实验室的老师们顶着30度的高温,身穿毫不透气的防护服,将七千多份盒饭从集装箱卡车搬运到校内的送餐车上,再转运至各个片区。任务结束后,从上衣到袜子全都被汗水浸透。刘洋老师在学校坚守了2个月,为开展科研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志愿者老师在搬运物资

(从左至右:和晓晓、刘洋、曹凯强、李睿)


在学校封闭前夕,李睿老师义无反顾地进入学校。由于课题组实验系统正在高温烘烤,为了安全起见,李老师申请进入超净实验室,经过几天的紧急操作顺利将高温烘烤系统降回到室温。之后随着疫情的扩散与升级,李睿老师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每天不定时的搬运物资成了志愿者生活的主旋律,从蔬菜、牛奶、大米、防疫物资到一大卡车的矿泉水、泡面、水果、零食等,都活跃着光学大楼师生的影子。除了防疫以外,李睿老师也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全力开展科研工作,疫情前制定的实验目标也正在慢慢实现。

李睿老师在搬运物资


自封校以后,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一直牵动着每位光谱人的心。实验室的平稳运行工作是重中之重,设备的日常巡检以及实验室超净机组的日常维护都需要专业的老师来操作。疫情发生后,实验室工程技术部门的和晓晓老师和杨岩老师也进入光学大楼,在做好大楼的日常疫情防控工作以外,至今已处理数十起设备突发紧急事件,诸如飞秒激光器的状态检查、氢钟房温湿度维稳、大型真空设备的维护、激光器等水冷设备的检修等。

 

实验室消杀


 “疫情就是命令,实验室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和晓晓老师于322日进入学校教研区块,经过缓冲期隔离后随即投入到实验室日常运行保障工作中。光学大楼楼内设置超净光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危险气体实验室等多个安全要害点位,楼顶也设计安装了大量高精度风冷热泵设备、24H水泵、管道、卫星信号天线等敏感设备,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影响,造成实验室大范围故障、高精密设备损坏和引发安全隐患。和老师负责的工作内容包括实验室重点不停机设备的日常巡检、实验室超净机组的日常维护、超净实验室的日常消杀工作等。同时作为志愿者还多次参加学校捐赠物资的搬运、各块区物资发放以及本校验区块物资发放、送餐等志愿活动。

和晓晓老师在搬运物资


同时,各位志愿者老师不忘初心,在完成疫情防控工作之余,坚守实验阵地,争分夺秒地进行科研工作: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维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正常运转,恢复和运行封控前未做完的实验……各位老师始终坚守在科研攻关第一线,用锲而不舍的精神,诠释着科研人的顽强与毅力。

疫情期间,正是有了这么多坚持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的努力,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才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荆杰泰教授课题组在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全光量子纠缠交换协议,相关成果以 "All-Optical Entanglement Swapping" 为题发表于国际物理学重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曾和平教授团队在红外灵敏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基于啁啾极化晶体的上转换广角成像新方法,实现了宽视场、超灵敏、高帧频的中红外光子成像,相关成果以题为"Wide-field mid-infrared single-photon upconversion imaging" 在线发表在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武愕教授和吴伯涛副研究员团队在等离激元纳米天线激活调控单颗粒发光特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gularly Anisotropic Tunability o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by Tuning Plasmonic Local-field Responses in Gold Nanorods Antennae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为题在线发表于纳米领域著名期刊Nanophotonics朱晓龙研究员在超高分辨激光结构色打印及全息成像领域获突破,该工作对超高速、超高分辨激光打印结构色和全息成像及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以 "Resonant laser printing of optical metasurface" 为题发表在纳米领域重要期刊Nano LettersTim Byrnes教授团队在伊辛机(一种硬件求解器,一个可扩展的伊辛机,其性能超过现有的标准数字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调查了构建伊辛机的各种方法,并解释了它们的基本操作原理,使用一些标准指标(如基态成功概率和求解时间)来比较它们的性能,指出各种伊辛机与需解决的问题规模的比例关系,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物理评论快报》刊登荆杰泰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


《自然》子刊刊登曾和平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


Nanophotonics刊发武愕教授和吴伯涛副研究员团队研究成果


Nano Letters 刊发朱晓龙研究员团队成果



冲锋在前,倾情守护,支援片区防疫刻不容缓

此次疫情爆发突然、来势汹汹,许多学校后勤保障部门教职工都被封控在校外,校园保障工作被迫暂缓了脚步,学校片区防疫工作迫在眉睫。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的志愿者老师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冲锋在前,主动支援学校其他片区,为广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实验室郑利娟、陈少强、张诗按、马玲、李睿几位老师支援北片区;杨欣怡、李泽云、胡竹斌、张晓磊、申光跃、钟标几位老师支援南片区;曹凯强、刘胜帅老师支援教研片区。为学生们配送餐食、对不同片区的物资进行转运、有序消杀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们有序核酸检测等,这些是每一位志愿者老师的日常生活写照。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牢牢筑起守护学生的安全堡垒。

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支援南片区老师合影

(从左至右:申光跃、胡竹斌、李泽云、钟标、张晓磊)


张晓磊老师在做环境消杀


426,实验室党总支副书记马玲老师进入到研究生公寓片区工作,负责食堂购餐引导、志愿者团队管理、楼层长管理,并担任7南、7北两个学生宿舍楼的教师楼长,与许多可爱的志愿者师生一起,穿上防护服化身“小蓝”,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向疫而行、同心守护。

马玲老师在搬运早餐


辅导员杨欣怡老师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驻学校疫情防控最前线,除做好三百余名同学的教育管理服务外,还承担部分校抗疫志愿者工作。自3月份开始,她担任研究生公寓11号楼和13号楼的楼长,也是研究生公寓南片区的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协助片区开展餐食售卖、物资运送、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工作。作为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杨欣怡老师做好志愿工作的统筹协调,带领志愿者们哪里需要就顶哪里。他们时而是售餐员,时而是物资分拣员、时而是药品快递员,时而是核酸扫码员,活跃在片区的各个角落,为片区的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疫情好转后,她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核酸检测培训,加入学校自己组建的核酸检测队,作为一名“大白”服务于学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

杨欣怡老师为师生做核酸检测


曹凯强老师于320日返校进入闵行校区做志愿者,加入施国跃老师牵头组织的工作组,主要服务于闵行校区教学科研楼宇块区。日常工作是统计各楼宇防疫物资需求、搬运货物、负责教研块区各楼宇药品与生活用品的发放等。“我入校那天雨下得特别大,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协助光学实验室人员搬运一批学生物资。从虹梅南路校门到研究生公寓大门,仅仅是一两百米的距离,在那一刻却显得格外遥远,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意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曹凯强老师在志愿服务期间辛勤付出,积极参与每项志愿活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其他志愿者的一致好评。

曹凯强老师在做志愿服务


4月份,研究生公寓防疫工作组有好几个教师被封在了楼里,这让原本就处于高强度工作的防疫小组压力倍增。为了缓解研究生公寓北片区的防疫负担,学校先后增援了好几批人员进驻研究生公寓,李睿老师就于45日前往研究生公寓北片区支援防疫工作,主要负责片区内公共环境的消杀、楼宇内公共环境的消杀、外来物品的消杀以及药品的流转等。李老师带头筹备组建了消杀小组,和研究生公寓四号楼三十余名志愿者同学每天轮流对北片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杀,结合楼宇内每层两个志愿者同学的错峰消杀,实现每天至少两次大规模消杀。

李睿老师和学生志愿者在做环境消杀


刘胜帅老师一直关注着学校的疫情动态,当知道可以申请返校做志愿者时,他第一时间申请入校。刘老师于426日进校,在缓冲区进行七天的隔离后,于54日进入教学科研片区,参与物资和三餐的搬运发放工作。早晨、中午、傍晚是最忙碌的时间,餐食不仅要保证运到,还要尽可能的快。为了让学生们可以准时吃到热乎乎的饭菜,大家每天奔走在各个楼宇间。

刘胜帅老师在搬运物资


518日,申光跃老师进入研究生公寓南片区,接手张晓磊老师负责的片区病毒消杀工作。研究生公寓南片区病毒消杀的工作按区域分成11栋楼宇内部、缓冲区和南区的园区三大块进行。缓冲区域是进出研究生片区人员活动交集最多的地方,同时是南片区同学买饭的必经之路,消杀工作需要在三餐开始之前完成。申光跃老师日每日要做四次消杀活动,中间还穿插着给各楼宇负责人送消杀物资,直到晚上开完南片区工作例会才能静下来,总结汇报当天的消杀工作,通知次日上岗的兄弟,此时的微信步数也停留在1.5-2万…


申光跃老师在进行环境消杀


微光成炬,守“沪”你我,团结构筑社区坚固防线

在上海社区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实验室师生在高质量完成线上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号召,主动前往社区居委报备,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全情投入战“疫”阻击战。

实验室党总支副书记马玲第一时间加入到小区的抗疫志愿者队伍中,穿上防护服化身“大白”,奔波在核酸点位的现场、抗原发放的现场、爱心物资发放的现场……用温暖和汗水为守护家园的健康与安宁贡献一份力量。

马玲老师在社区核酸点位做志愿服务


实验室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潘海峰家住闵行区吴泾镇紫竹半岛社区,自3月份小区封闭管理以来,他就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社区共有住户2188户,物资数量庞大,且受限于工具、场地等因素,配发工作困难重重。作为小区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之一,他牵头承担起小区政府保供物资的配发工作。小区每一批次的保供物资配发他无一缺席,经历过顶着烈日配发蔬菜肉类等生鲜的心急如焚,经历过披星戴月摸黑卸货的手忙脚乱,创造过带着10人团队1小时徒手卸货22000斤大米的傲人纪录,也有过刚爬上汽车就因伤退出的困窘时刻。自参与社区服务以来,潘海峰累计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20余次,身穿“大白”防护服连续工作时长最长达6小时。谈及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他表示:“这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自己的付出远远不够,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一个人是渺小的,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唯有上下同心、团结一致,坚定必胜信念,战胜疫情便可指日可待!”

潘海峰老师在分发搬运物资


疫情期间,实验室还有许多老师积极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站出来,默默地坚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面对疫情,精密光谱国重实验室的各位老师投身在防疫第一线,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展现责任担当,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贡献华师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