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报告】机器学习增强的量子态层析及其应用
发布日期:2022-10-20   作者:秦梦瑶   浏览次数:88

报告人李瑞光 教授   

单位:台湾清华大学   

主持人:荆杰泰 教授   

时间20221024日(周一)下午14:00   

地点:光学大楼B325会议室   

ZOOM会议 ID894 9895 3171,密码:123456   

参会链接:https://us06web.zoom.us/j/89498953171?pwd=cHEzbk82NjJYMG53ZmV1K2JSV2NGZz09   


报告人简介:

李瑞光是台湾清华大学光电所教授。19939月到19976月在台湾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系学士。19979月到19996月在台湾交通大学光电工程研究所读硕士,之后在该研究所攻读博士并于200412月获得博士学位。20138月至今为台湾清华大学光电所/电机系/物理系/半导体学院教授。李瑞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与非线性物理,研究成果兼具基础科学与工程应用。除了在台湾清华大学校内完成台湾第一个量子噪音压缩态实验外,重要研究成果还包含:1.与日本国立天文台完成世界第一个频率相关重力波探测器用于量子噪音压缩态实验;2.将拓扑控制引进非线性光学;3.解决了替代性量子理论的拓展性问题;4.提出纳米颗粒子的通用散射图像;5.提出光的量子相变。截止目前,他已发表了超过200篇专业学术论文,包含了最重要的物理旗舰论文物理评论快报9篇,1Nature Comm. 90余篇的物理与光学期刊论文。其 Google citation > 6,300, h-index = 33, i10-index = 106。自2018年起,李教授开始担任日本重力波探测器(KAGRA)的科学委员会委员。目前,李教授也是全球重力波探测器合作团队(LIGO-Virgo-KAGRA, LVK)的共同会议议程委员,其当前任务是与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国立天文台,韩国天文与太空研究所,共同利用量子技术提高重力波探测器的灵敏度。基于李瑞光教授的量子噪音压缩技术,在2021年,他也被邀请成为爱因斯坦望远镜的合作成员。具有10公里臂长的爱因斯坦望远镜预计在2030年完工,届时将会是地表上最大的第三代重力波探测器。


报告内容简介:

本次报告中,我将首先从压缩真空态产生的实验数据出发展示在连续变量体系实现机器学习(ML)增强的量子态层析(QST[1]。在ML-QST的帮助下,我们还首次实验重建了Wigner量子相流[2]。同时,作为LIGO-Virgo-KAGRALVK)引力波网络和爱因斯坦望远镜的合作者,我们计划将这种压缩真空场注入先进的引力波探测器中[3]。最后,我将报告我们在应用ML-QST作为压缩态应用的关键诊断工具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量子随机数产生、量子信息处理和宏观量子态产生。

 

[1] Hsien-Yi Hsieh, et al., Extract the Degradation Information in Squeezed States with Machine Learning, Phys. Rev. Lett. 128, 073604 (2022).

[2] Yi-Ru Chen, et al., Experimental Reconstruction of Wigner Distribution Currents in Quantum Phase Space, [arXiv: 2111.08285].

[3] Yuhang Zhao, et al., Frequency-dependent squeezed vacuum source for broadband quantum noise reduction in advanced gravitational-wave detectors, Phys. Rev. Lett. 124, 171101 (2020); Editors' Suggestion; Featured in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