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明志 逐梦未来|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迎来2022级新同学
发布日期:2022-09-12   作者:秦梦瑶   浏览次数:73

秋风送爽九月到,又是一年迎新时。96日,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美丽的樱桃河畔迎来了1192022级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新生。按照学校迎新工作安排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实验室精心布置场地,优化报到环节,加强志愿服务,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报到手续。

爱心:精心准备,师长一线关怀指导

96日清晨8点,光学大楼前台就已经摆上了精心设计的迎新礼包、各种资料,辅导员杨欣怡老师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早早地做好准备,以饱满的姿态等待着2022级新生的到来。新生核酸结果出来后,陆续来到光学大楼报到。志愿者细致核验材料、发放新生礼包,一句“欢迎你”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新同学们也纷纷在签到板上留下自己的姓名,许下新学的美好期许。

实验室领导、老师和辅导员下午走访了新生宿舍,与新生亲切交流,了解他们入校后的情况,并且叮嘱注意核酸要求、用电安全等,希望他们能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启崭新的科研学习生活,迈向卓越。


贴心:服务细致,志愿者冲锋在前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此次报到父母依然不能入校,实验室在剑川路学生公寓、虹梅南路研究生公寓设立党员先锋服务岗,帮助新同学运送行李,协助新同学完成入住手续并解决各种问题。虽已入秋,当日却依然骄阳似火,迎新志愿者不畏暴晒,用实际行动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一趟趟搬运,一次次耐心解答,不一会儿汗水就浸湿了衣服,学长学姐们用实际行动让新同学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实验室的关怀。


用心:活动丰富,增强归属感

实验室在新生入学教育周组织安排了研究生培养规范、学生违纪处分办法解读、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史校情介绍等一系列讲座。其中,新修订的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的解读和实验室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要求他们做遵纪守法的师大人。校史校情讲座中,梅书记从历史文脉、办学历程、核心目标、使命担当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向新生们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史校情。入学教育的这些讲座包含了规则、知识、案例等的解读,能够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校园、适应实验室的学习生活,为他们日后的科研学习保驾起航,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为成为国之栋梁而努力拼搏。

为快速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为日后的科研合作打下基础,99日下午,实验室研究生会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破冰活动。同学们依次作了自我介绍,丰富多彩的经历、相似的兴趣爱好一下子点燃了场内氛围。研会精心准备了“心有灵犀”、“听歌识曲”等小游戏,新生们通过团队协作赚取奖励积分,幽默风趣的肢体表现、动听的歌喉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本次迎新周恰逢中秋节,研会也为大家准备了月饼品尝和花灯制作环节,同学们在游戏和制作过程中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实验室家的温暖氛围。


暖心:聆听师长箴言,勇担时代重任

99日晚,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师生共读”新生专场在闵行校区光学大楼报告厅举行。学院副院长武海斌教授作为本场导读人,与2022级新生共读《旷世奇才:巴丁传》,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助理、团委书记王元力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蒋旭、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副书记马玲等参加。

武海斌从“人类从哪里来(past),现在在哪里(today),未来到哪里(future)去”三个问题引入,带领同学们回顾了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其成就,这其中就包括了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巴丁。

武海斌谈到,约翰·巴丁的两次获奖成果均对人类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947年发现的晶体二孤百双应引起了电子技术的一场大革命,晶体管电视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由此问世;而1957年提出的BCS理论,更成功解释了困惑许多科学家几十年的超导现象。

接着,武海斌从约翰·巴丁的家庭背景、个人成长和教育经历等方面,全方位讲述了这位“旷世奇才”的人生故事,并对《旷世奇才:巴丁传》进行了分章节、有重点地导读。

武海斌谈到,“学习科学知识依靠孩子自身探索,他们首先发现问题,然后学会解决问题”,巴丁的母亲奥尔瑟雅的教育观念,在当今高校育人过程中,仍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纵观约翰·巴丁一生的科研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合作+奋斗”型的科学家,这也充分证明了团队协作、思维跨越、奋斗拼搏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最后,武海斌引用王阳明“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等思想,勉励2022级新同学在学习、科研中树立目标、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实干中成长成才。

新生们为实验室注入了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入学教育旨在帮助新生了解熟悉学校和实验室的相关制度规定,做好科研准备,尽快融入师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