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学院本科生相约精密光谱高研院实验室开放日,共赴科学探索之旅
2025年9月26日下午,由卓越学院、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及光华书院联合举办的“激光探索之旅”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光学大楼顺利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的30名本科生参加,师生们在科学讲座、实验演示和互动实验中共同领略了精密光学的前沿魅力。
在活动开场环节,光华书院副院长谢雨杉和卓越学院徐幻老师分别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策划过程和前期准备情况。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潘海峰老师代表高研院对来访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卓越学院、光华书院对本科生走进实验室行动的大力支持。他指出,本次开放日同时也是高研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强国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支部党员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活动伊始,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文雪研究员向同学们介绍了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高等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向,展示了实验室近年来在精密光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她鼓励本科生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科研的无限可能。
在科学前沿讲座环节,陈缙泉教授以《给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拍照》为题,从捕捉高速运动物体的类比入手,介绍了如何利用先进光谱技术“为原子和分子拍照”,并举例说明其在生物物理和生物光子学领域的应用。同学们普遍表示,这场讲座让他们第一次切实理解了“超快光谱”的意义,有同学感叹:“原来在飞秒时间尺度上,分子的运动真的能被‘看到’,手性分子能被区分,感觉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袁翔教授则带来了题为《量子力学的特点》的报告。他从波粒二象性、量子叠加等基础概念出发,结合可精确控制光子传播路径的实验装置,直观展示了单个光子“同时走两条路”的叠加状态,以及测量导致这种状态消失的独特性质。他还进一步阐释了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的差异,并说明了这些研究对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重要意义。听完报告,不少同学表示既震撼又兴奋:“光子真的能同时存在于两条路径上,量子现象比想象中更神奇!”
随后,同学们在杨岩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高等研究院实验室,从历史沿革和荣誉展示到近距离接触前沿科学装置,大家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的严谨与魅力。
在演示实验环节,江熠峰老师介绍了神奇的非线性光学变换,利用非线性晶体将800纳米近红外激光转换为266纳米深紫外激光,并通过光电效应激发超短电子脉冲,为超快电子衍射等前沿研究提供关键光源。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了光路的调节,当看到紫外光信号时,大家兴奋的表示:“原来激光还能这样‘变身’,感觉像是魔法和科学的结合。”
王泽锋老师则演示了光纤熔接的精密工艺,他通过熔接电弧将两根光纤的端面熔融对接,讲解了单模光纤在亚微米级对准下如何减少插入损耗,以及保偏光纤在熔接过程中如何保持光波偏振态稳定。这项技术是现代光通信、传感及激光系统的基础。学生们在现场观看时纷纷拍照记录,表示第一次了解到“看似细小的光纤背后竟然蕴含如此复杂的工艺”。
在互动实验环节,由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陈丽清副院长、黄蕊老师带领的追光科学社与同学们进行了动手小实验的互动,同学们分组体验了“光的偏振与量子通信”“水球凸透镜”等趣味实验,通过亲手操作加深了对抽象光学原理的理解。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不少学生表示“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科学与实验的紧密联系”。
通过本次开放日活动,本科生们不仅近距离感受了科研氛围,更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对精密光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活动也为实验室与本科生之间搭建了沟通与合作的桥梁,推动科研育人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